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钱学森简历?
钱学森 Qian Xuesen (1911年12月11日 --- 2009年10月31日),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是浙江杭州。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为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曾作出过重大贡献。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中国人体科学的倡导者。他是中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是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人物。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1957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因病于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钱学森同志于1923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29年考入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机械工程系铁道系,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6月考取清华大学第二届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成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Theodore von Kármán)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得意的弟子。
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学森”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
钱学森同志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1950年,钱学森同志上港口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Dan Kimbeel)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也不能让他回到中国”。自此,钱学森在一个月内瘦了三十斤左右。(受到美国政府迫害)他同时也失去了宝贵的自由。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美国飞行员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为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1956年初,他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他为委员。
1956年参加中国第一次5年科学规划的确定,钱学森与钱伟长、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在控制科学领域,1954年,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引起了控制领域的轰动,并形成了控制科学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高潮。1957年,《工程控制论》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同年9月,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成立大会推举钱学森为第一届IFAC理事会常务理事,他成为了该组织第一届理事会中唯一的中国人。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在应用力学领域,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及固体力学方面做了开拓性研究,揭示了可压缩边界层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并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在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领域,钱学森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在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领域,钱学森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1949年,他提出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1962年,他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
在思维科学领域,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推动思维科学研究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他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并将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此外,在人体科学、科学技术体系等方面,钱学森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体生命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钱学森同志于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等重要职务;他还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在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钱老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钱学森被授予什么军衔
1956年,中国打算从苏联争取到导弹发射、火箭技术,就派聂荣臻元帅为团长,聂荣臻又亲点钱学森同去。可钱学森当时没有军衔,去苏联之后,谈判不对等。周总理说,钱学森在美国就获得过空军上校军衔,以他的贡献,我们应该授衔他中将军衔。
于是,钱学森就穿着中将军服去了苏联,成为聂帅在专业技术上的得力助手。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但实际上呢,钱学森并没有授衔中将军衔,更没有穿着中将军服去苏联,而是苏联要求中方参观火箭设备的必须是中将以上级别,所以钱学森是临时与中将军衔对等而已。
但是,没有实际授衔的钱学森,还真的和中将军衔有过一段奇特的缘分。
1955年9月16日,国家颁发一项规定,即《关于新制式服装和佩戴肩膀、领章、军兵种勤务符号的规定》,其中提到了一种特殊的肩章——银白色将军肩章
请注意,1955年授衔时,将军军服的肩章是没有银白色的。这种银白色肩章的授予有一个前提:只颁发给那些特殊技术型人才。而且,到了11月,就取消了银白色肩章的设置。
银白色肩章虽然没授予任何人,但毕竟是准备授予的,所以实际上生产了出来,其中就包括空军技术中将肩章。这种银白色的空军技术中将肩章,是准备授予谁的呢?目前没有明确的答案,但钱学森显然是符合这个标准的。
有人说,钱学森是在1955年10月8日才回到祖国的,而第一次授衔是在9月27日,时间上就对不起来。但实际上,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就准备发展高精尖武器,那时就已经注意到了钱学森,开始想办法请钱学森回国。
而钱学森本人,在得知新中国建立后,也表达过想回国效力的意愿。但是,对这样的顶级人才,美国也是不想放的,就死命拦着不让走。后来经过中国的多方努力,美国才终于同意了放钱学森回国,钱学森也于1955年9月17日踏上了回国的轮船。
因此,早在授衔前,中国就已经知道了钱学森即将回国的消息,考虑给他授衔也是不奇怪的。
不过,很多人也有疑问:钱学森没有参加过国内的任何一场革命战争,就直接授予他中将军衔,这合适吗?
当然合适。
首先,像钱学森这样的顶级人才,在那个年代属于凤毛麟角,像导弹这种高精尖武器,只有钱学森等少数科学家能做出来,这个地位怎么说都不为过。而且,新中国成立后,空军的实力非常弱小,而钱学森是少数能扛起空军技术建设的大师级人才,授予他空军技术中将的军衔,谁也没有意见。
回国后,钱学森出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在他之前的院长是谁呢?开国上将、空军司令刘亚楼。他的下一任院长又是谁?开国中将、空军副司令王秉璋。这样看来,授予钱学森中将军衔,不高也不低,很合适。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钱学森是否具有军人身份,如果不是军人,也就谈不到授衔了。
1956年4月,军委成立了航空工业委员会,这是专门研究导弹和航空科学的军事机构,钱学森出任副部级委员,自然就有军人的身份了。我们经常能在媒体上看到钱学森身着军装的照片,在那个时代,军装可不是随便穿的。
再回到授衔的话题,1955年我军授衔时,专门制作了银白色空军技术中将肩章,说明国家已准备授予钱学森空军中将,只等他回国了。但钱学森最终也没有获得任何军衔,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钱学森为人低调,不喜欢承担太多的行政任务,只想一心搞科研,所以对军衔并不是很热衷,终生都没有接受。
钱学森是将军吗?
钱学森不是将军,而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 2009年10月31日),是中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控制论和政治家谁做出了贡献火箭科学,并建立工程控制论。从麻省理工学院招聘,他加入了加州理工学院的Theodore von Karman小组。后来,他回到中国,为中国的导弹和太空计划做出了重要贡献。
钱学森是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扩展资料:
钱学森成就
1、两弹一星,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2、工程控制论,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3、物理力学,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