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指南 正文内容

建构主义:高职院校的创新素质与开发和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阿立指南 生活指南 2022-09-11 13:09:21 138 0

CLC 编号 G712 文件识别码 A 物品编号 1008-3219(2011)22-0052-04

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良好的创新素质有利于高职学生将知识和能力应用于创新,为未来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他们不断进步和发展。同时,高职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创新素质,才能完整地理解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个体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创新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建构,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建构主义为创新教育提供了非常有前景的指导思想,对高职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教育的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高职院校要批判性地吸收建构主义的理性内核,积极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建构主义知识观_资源观能力观知识观的理论_伊斯兰世界的国际秩序观及其建构 a

(一)知识观:从准确表达到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示,而是一种解释和假设。首先,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地由身体以一种显而易见的方式获得,所有的知识都是自我创造(self-)出来的。” [1] 第二,知识是个体社会建构的产物,“新知识是由个体创造的,它是通过与社会的联动而‘建构’或创造的。”[2] 第三,知识是由个体主动建构的。因此,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应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以意义建构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知识、创新知识。

资源观能力观知识观的理论_伊斯兰世界的国际秩序观及其建构 a_建构主义知识观

(二)师生观:从主导控制到引导提升

对于教师来说,建构主义要求他们扮演反思实践者的角色,教师的角色应该转变为敏锐的观察者和预测者[3]。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教师不应再将自己视为知识的传授者。他不必无所不知,也不必控制课堂的方方面面。相反,教师应该是学生知识建构过程的推动者,引导学生顺利发展,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必要资源的情境[4]。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者,他必须主动地选择、处理和建构外部信息。教师要从教育舞台上的“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从前台退到后台,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造适合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创新的意识、积极性和习惯。

建构主义知识观_伊斯兰世界的国际秩序观及其建构 a_资源观能力观知识观的理论

(三)教学理念:从被动接受到自我建构

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不断自主地建构和创新知识。教师应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研究和优化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和协助学生学习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构主义提倡用脚手架教学( )、锚定教学( )、随机进入教学( )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建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高职教师应为学生提供适合其知识建构的认知结构框架、思维方式、学习情况和相关线索。正是基于这些条件,学生才不断地建构新的知识意义,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

伊斯兰世界的国际秩序观及其建构 a_资源观能力观知识观的理论_建构主义知识观

二、学生认知结构研究

(一)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知识观_资源观能力观知识观的理论_伊斯兰世界的国际秩序观及其建构 a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决定教什么以及如何教,而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以某种适当的记忆结构开始一个新的学习任务[5]。现有的认知结构是新学习的必要先决条件。教学实践表明建构主义知识观,缺乏必要的认知结构或不合理的认知结构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不能忽视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而是引导学生从中“成长”出新的知识。教师应了解学生现有认知结构、主观体验、情感信念与学习材料之间的关系,确保教学内容、形式和程序与学生现有认知结构相适应。

(二)优化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丰富的知识背景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教师是学生思想的探索者。除了了解教学内容的知识分层外,还应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探索学生的知识背景。教师应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入手,“将学习信息转化为适合学习者当前理解的形式”[6]建构主义知识观,督促学生自主改善认知结构。在高职院校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多方面的探索、消化和吸收,通过加强与旧有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新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达到提高认知结构的可用性。

(三)设置结构不良的域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就结构不良的领域(不良)问题对学生进行培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辩证思维能力。结构不良问题的已知条件、求解过程和结果都是不确定的。根据具体问题情况,需要在学生现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构建指导问题解决的图式。目前的教学内容大多局限于结构良好的问题,但生活中很少有真正的问题具有如此良好的结构,只有解决结构不良的问题才能让我们准备好面对生活中最常见的挑战[7]。面对结构差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意识,培养创新研究的能力。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